新闻 | 体育 | 娱乐 | 经济 | 科教 | 少儿 | 法治 | 电视指南 | 央视社区 | 网络电视直播 | 点播 | 手机MP4
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
定义你的浏览字号:
余达太 

央视国际 www.cctv.com  2005年08月25日 15:19 来源:CCTV.com

  余达太自1980年以来,余达太教授在机器人的系统理论,控制技术,智能化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,发表了论文20余篇,培养了12名硕士、博士研究生。特别是在国家多项科技攻关任务中取得了众多成果,为我国机器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曾多次受到江泽民,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以及国家计委、科委、财政部。冶金部,机电部和北京市授与的多种表彰与荣誉称号。 

  说起余达太,自然会想到他在日本的那段佳话。那是1982年春,当如雪的樱花使日本国穿上最华贵的和服时,北京钢铁学院青年教师余达太以13门课程全优的成绩,从九州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毕业。开始转入安川电机制作所机器人研究室工作。?

  这是一家世界著名的机器人制造公司。一天早晨,余达太迈着轻快的脚步,将一份自己承担设计的图纸送交技术部长检查。这是一份机器人的心脏部分即控制系统设计图。密密麻麻的符号,上千条引线,将上百个蕊片与元器件构成一座深不可测的迷宫。听完详细的技术分析说明之后,轻易不失严肃面孔的技术部长露出满意的笑容,说:“唔,设计得很好!余先生,您能否在两个星期内把它焊接出来,然后进行调试?”这位世界著名的机器人专家的脑子里,也许已经浮现出了那上千条纵横交叉的引线。伴着宽厚的微笑,他补充道:“你们这些在大学当老师的,大概没有动过手吧?没关系,如果两个星期不够,还可以适当延长。”?

  6个小时之后,余达太带着他焊接完毕的控制装置,来到了技术部长面前。技术部长望着这位中国教师的黑瘦面孔,惊奇到了目瞪口呆的程度。他扶了扶眼镜,亲自动手进行了反复测验,结果如那张黑瘦而坚定的面孔早已告诉他的一样。全部正确,无一差错。他禁不住叫了起来:“没想到!没想到!在我们公司里干了十几年的,也没这么快,这么好!您以前一定实际操作过吧?”余达太说:“我还是孩子的时候,就在北京市少年宫无线电小组训练过。如果不是放下了20多年,也许还可以快些。”他想起了童年在少年宫参加竞技比赛时,仅用90分钟就焊接完五灯机的记录,话语中带出一丝遗憾。?

  这位当今中国机器人研究所所长,我国第一台全部自动技术的YG―1工业机器人的主设计师的所有功力,都来自于――“多高的墙多深的基”。?


  1956年,余达太刚满9岁时,他最崇拜哥哥。哥哥在一所普通中学读书,他天天摆弄的单管收音机。犹如一个神奇的魔方,勾着弟弟的魂儿。余达太像影子一样,整天跟着哥哥。?

  一个炎热的夏天、哥哥正在聚精会神地装机,站在一旁的余达太,实在按捺不住那颗跃跃欲试的好奇心。不知不觉也伸出了手。不料,哥哥大怒:“去去去!你一个小毛孩子懂什么单管收音?给我弄坏了怎么办?”9岁的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。余达太脸涨得通红,嚷道:“谁是小毛孩子?你不愿教我拉倒!我自己学,以后比你还棒呢,哼!”他含着泪跑到了街上。激愤之中,他忽然记起了《中国少年报》介绍过市少年宫有个无线电小组,这一线希望吸引着他跑起来。花二分钱买一张景山公园的门票,满头是汗地向少年宫奔来。可是,等他寻到无线电小组的竹篱笆门口,却突然有些害怕了:人家会要我么?听说只有好学生才能被推荐到这里活动,我是好学生么?谁推荐我了?一连串的自我审判,折磨得他痛苦不堪,几乎要拔腿逃跑了。这种短暂的徘徊,差不多每个人都经历过,它既可以迎来幸运之神,也可以铸成千古之恨。对于少年来说,尤其如此。如果余达太当时真的跑开了,也许就不会是今天的余达太了。“小朋友。你找谁呀?”一个亲切的声音拉住了犹豫中的余达太。他看见一位叔叔向他走来,那张白净的脸上带着诚恳的微笑。原来,这位老师正是无线电小组的辅导员。“叔叔,我想参加无线电小组,行吗?”?余达太怯生生地说,声音微弱,可那叔叔耳朵偏偏很尖,全听得见。“为什么要参加无线电小组?”老师一问,竟触动了余达太的满腹委屈,他口若悬河地控诉起哥哥的“罪状”。老师像法官一样认认真真地听完,然后请他进屋,试着教他用电烙铁焊几个焊点儿。一个星期后,余达太接到了一份通知书,上面写着:余达太小朋友,你已经被录取为少年年宫无线电小组组员。请你于本星期六下午3点准时来小组参加活动。余达太甭提有多高兴了,他天天骄傲得把通知书揣在兜里,逢人便炫耀一番。回到家里,他更是得意非凡,昂着头对哥哥说话:“我才不稀罕你的单管机呢,议后我会自己装。老师说了,我们还要学装五灯机、扩音机、电视机呢!”弄得哥哥不得不对弟弟刮目相看。从那天起,余达太便开始了培养坚实基础的训练。?

  无线电小组的训练是严格的。单就焊接来说,要求既快又准,走线要横平竖直,焊点儿要圆并且一般大。作品完成之后,要经得起摔打的考验:从半米高处接连摔到地板上三次,不出现脱焊现象和其他故障,才算得上合格。?


  1963年,16岁的余达大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无线电测向比赛。所谓测向,主要是测查“敌台”。他作为已有7年组龄的老组员,少年宫自然对他寄予厚望。为了抢速度,余达太从先农坛出发,直穿天坛,爬上公园的圆墙,想跳下去抄近路奇袭“敌台”万万没有想到,他一失手,测向机从3米高的墙头上重重地摔在地上。他的心腾地蹿到嗓子眼儿,大脑顿时一片空白。可是,当他失望地跳下墙来时,奇迹出现在他的面前:测向机竟没出任何故障,仍在正常工作!他兴奋得一跃而起,朝着测向机指示的方向狂奔而去。结果,在这次有很多专业队和成年人参加的大型比赛中,他取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绩。?

  当余达太重新坐在无线电小组的工作台前时,他怎么也忘不了这次比赛中的险情。可是,又有谁知道余达太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呢?记得有一回,他为了给同学修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,没有告诉辅导员就私自拿了一支高频三极管实验,又未仔细检查就接通了电源。,结果一下子烧了,急得他抓耳挠腮。那时,一支三极管需要21元钱,那可是个大数目啊!到哪里去弄呢?为了赔偿公家的东西,他每天只买个烧饼吃,把父母每天给的3角钱攒起来。可是,总也攒不够。最后,他只好忍痛割爱卖掉了妈妈给他买的进口冰鞋。他本是个头号滑冰迷,冰场曾给他带来了无数的欢乐,可他却因此告别了滑冰场。渐渐地,余达太养成了严格训练的习惯、直到今天,当他为研制中国的机器人奋力拼搏的关头,依然常常受益于此。而令日本那位技术部长吃惊的事情,不过是个小插曲。?

  少年时代的一切努力,都为他来日的科研攻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今天的余达太,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,还有着科研攻关不可缺少的运动健将般的体格。是青少年时代打下的深厚的基础,奠定了余达太事业成功的基石。如果没有无线电小组,没有严格的训练,没有那次教训,余达太还会是今天的余达太吗?回忆童年生活,余达太格外激动。他说:“干什么就要把什么干成功,不成功就不罢休,这个信念就是在少年宫无线电小组培养起来的。上中学,挫折多了一些,反而锻炼了我遇事不慌不急的能力。失败了,不怕,一定要找出原因,一定要成功。真正的失败是没有的,只是成功的周期长短问题。这个认识的确立,是我童年时代最大的收获。”?

  要筑起你事业的高墙吗?那就从打基础开始吧。因为,有多高的墙就有多深的基!

  学术或专业团体任职:

  1986-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, 评审委员,中国

  1990-中国机器人工程协会, 常务理事,中国

  1988-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,理事,中国

  研究或管理成就:

  1984-1987, YG-1弧焊机器人,主持

  1987-1990, 机器人控制技术,主持

  1987-1995, 机器人语言,主持

  1994-1995, 弧焊机器人,主持 

  专著或重要论文:

  1991, 机械电子学,科学出版社,中国

  1993, 位置/力的自学习混合控制及其应用,北京科技大学学报,中国

  1994, 机器人混合控制中的模糊补偿方法, 第二届亚洲机器人会议,中国

  授奖情况:

  1989, YG-1弧焊机器人,冶金部, 科学技术进步奖, 一等

  1992, 机器人控制技术,机电部, 科学技术进步奖, 二等

  1992, 机器人语言,冶金部,科学技术进步奖, 二等

责编:白秀颖

相关视频
CCTV.com - ERROR

瀵逛笉璧凤紝鍙兘鏄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椤甸潰锛岃绋嶅悗灏濊瘯銆